有一种可爱叫做“芬兰人的噩梦”

性格内向、不善交往几乎成为了芬兰人在世人心目中的刻板印象。

网上流传的那张著名候车照片,虽然并不一定发生在芬兰的每个巴士站,但确实反映出了芬兰人对个人空间、社交行为独特的理解方式。

bussipysakki-jono-tampere-1024x576

平均相距2米,这是芬兰人正常的候车方式1

据说,世界上每三个人中间就有一个人多多少少具有内向的性格,这里面甚至包括那些表面上看上去性格和行为十分外向的人,包括我们耳熟能详的那些名人,比如奥巴马、比尔盖茨、扎克伯格和村上春树等等。所以,具有一定内向的性格并不是一件羞于启齿的事情,尽管大多数内向性格者确实因此感到某种自卑。

韦尔斯利大学的心理学家Jonathan Cheek把内向分为几种类型,包括社交型内向,焦虑型内向,克制型内向以及思考型内向。这里面社交型和焦虑型内向都会影响到人们的社会交往行为,其中社交型内向者更喜欢小圈子的社交或者独处,他们并不害羞,只是不喜欢“大场面”;而焦虑型内向者回避社交,更多地是因为他们在人群中会感到不舒服和约束,即便在独处时,他们也经常思考自己的言行是否得当,往往处于一种焦虑状态。

芬兰人的社交障碍,大概主要源自于这两种内向类型。

芬兰艺术家Karoliina Korhonen创作了一个漫画系列,取名为“芬兰人的噩梦”(Finnish Nightmares)2,漫画的主角叫Matti,是一个典型的芬兰人,注重平和、安静的个人生活,尊重人际交往中的个人空间、对待他人的礼貌以及避免不必要的搭讪。

艺术家在漫画中描绘了Matti的日常。

比如面对邻居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1

“当你准备出门时,发现邻居正在走廊里。”所以,你会在墙角后暗中等候,等邻居进门后再穿过走廊。没别的目的,就是不想面对打招呼的尴尬。

比如面对表扬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3

被表扬,甚至被当众表扬,这对于芬兰人来说简直是不可承受之重,脸红、害羞、难为情到简直要钻桌子,多么可爱啊!

比如“欲问还休”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5

绝大多数时候并不是没有问题,而是不愿意当众提出问题,因为这样会被别人注意到——好纠结,好无奈啊!

比如碰到这种“突发事件”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7

公交车的下车提示按钮坏了,你不得不喊司机“踩一脚”——好难为情,好困难,哎呀,车开过站啦。

比如“一字千金”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9

能一句话回答绝不说第二句,能一个字解决绝不用两个字,倒不是怕言多必失,而是内心纵有千言万语,化在口中只有一两个词。

比如“忍饥挨饿”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15

宁可饿着,不能“失礼”。第一个去取食物,这太可怕了!

比如“将错就错”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18

车来了,挥手招停。然而,发现不是自己要坐的那趟车,怎么办?!车是自己招停的,所以,不管怎样还是上车吧——否则别人会怎么看待自己!

比如“随遇而安”2

Introvert_comics_Finish_Nightmare42

已经习惯于回答“是”了,哪怕别人问的是选择性问题,哪怕别人的建议是错误的,也觉得去纠正它是一个非常难为情的事情。所以,虽然本来是要堂吃的,最后却是打包带走。

又比如“狭路相逢”3

16143382_1628044300667509_3216223852120306940_o

雪中的小道不够两人宽,于是……

艺术家的本意是想通过漫画来展示芬兰人中因为内向性格所带来的习惯、生活方式和面对的问题。但读者们纷纷在她的博客、脸书和推特上留言:“我也常这样!”,“这种事情哪里都有!”

“芬兰人的噩梦”,其实是所有内向性格人所经历过的事情。至于是不是噩梦,我倒觉得还好,甚至不仅仅是还好,简直是可爱——那些小心思和小动作,莫不反映出了内向性格者的谨慎、内敛和善良。

所以,如果你身边也有内向性格的人,记得一定要善待他/她哦。

参考出处:

  1. http://finnishness.blogs.tamk.fi/tag/personal-space/
  2. http://finnishnightmares.blogspot.com/
  3. https://www.facebook.com/finnishnightmares/

眯眯眼眼中的中西差异

Instagram上有个叫tinyeyescomics的账号,她以中西方文化差异为主题,画的漫画蛮有意思的。

tumblr_p2hiucxOSH1vkqp9go1_1280

这个帐号属于一个叫曹思予的姑娘。曹思予出生于北京,先后在美国、英国和法国留学,拥有视觉传达和英语文学双学位,目前在巴黎从事设计和策划工作。

在留学期间她发现有不少外国人对中国以及中国人充满着好奇、同时又带有一些老套的刻板印象。几年前,曹思予开始创作漫画,发布在Instagram以及自己的网站1上,她以这种形式来记录生活中因为文化差异而凸显的那些笑点。

曹思予把自己的账号取名为tinyeye,我把它翻译成“眯眯眼”。中国人眼裂小,这本是西方人对中国人的最常见刻板印象之一。作者以“眯眯眼”来命名自己的漫画系列,本身就是一种很有勇气的黑色幽默。

tumblr_oij0llUJLs1vkqp9go1_1280

调侃美国和法国的咖啡。法餐的量确实比较惊人,好比东北人来到了上海餐馆。

tumblr_ojyu3lzRJq1vkqp9go1_1280

某些很自信的西方人,说自己很能吃辣。

tumblr_omnrfsgskR1vkqp9go1_1280

这个所谓的幸运饼干在安特卫普唐人街也有卖,感觉是把求签和糖果包装有机结合的一种发明,不过确实在国内没见过。

tumblr_ond2a4bXBU1vkqp9go1_1280

调侃西班牙人的晚饭时间,不过西班牙人有这么爱学习吗?

tumblr_ooaccb5Xpp1vkqp9go1_1280

标准国人表情包,啥都憋在心里。

tumblr_othcn4Ij8X1vkqp9go1_1280

哈哈,从狗蔓延到了猫。

tumblr_ouwyl3Vqul1vkqp9go1_1280

英中美,中国人确实中庸。

tumblr_ovhmzoXSfM1vkqp9go1_1280

关于interesting的双关语,确实interesting。

tumblr_ovv4kpmTro1vkqp9go1_1280

中国式抱团,不一定是真的抱团。

tumblr_owq3j5ZKPQ1vkqp9go1_1280

餐桌上的哼哈二将,固体对液体。

tumblr_owxekiatcf1vkqp9go1_1280

有个真实的故事,一朋友外嫁到这边,去见男方的祖母,老太太一脸惊讶:你真的是中国人吗?为什么穿着我们的衣服?

tumblr_p24ovxcziW1vkqp9go1_1280

关于爱的表达,其实我觉得后一种更加好。

以上漫画全部引自漫画作者的个人主页1,版权归作者曹思予所有。

参考出处:

  1. http://www.tinychineseeyes.com/

日本的老树画画

微博上有个老树画画,虽然不是大V,但名下都是真爱粉。老树画画的ID简介为“乱世绘本”,他的画常常以古典山水为背景,画中人物则是长袍马褂带着浓浓的民国风,画面一角再加上几句打油诗,看似是往事白描,实则全是现代人心境的写真和感悟。

56ab420cly1fhdyg1ywghj21kw0icaga

老树画画的画。1

无独有偶,在Instagram上有个叫“山田全自动”的日本插画师帐号2,他的画是浮世绘的复古风格,画中的人物也是着和服穿木屐,一副江户时代的打扮。不过,和老树画画类似,山田全自动画中的内容全是现代人的生活内容,表现了每个人都可能经历过的尴尬瞬间,有趣的是插画师也配上了几句俳句,似乎是画中人物的内心独白,让人忍俊不禁。

1

“会刻意地、一格一格地走在地面的瓷砖上。”我曾经有一段时间也有这个怪癖,明明不是处女座,但碰到格子瓷砖就一定要走在格子里,容不得自己踩在线上——后来碰到几次格子很小的路面,把这毛病给改了。

2

“明明一点都不想睡,但快到站了反而突然睏得不得了。不可思议。”坐卧铺,坐飞机都有这样的经历,一开始玩手机、吃零食、看电影,超常待机;眼见着快到岸了突然感觉电量不足。

3

“明明说过不在意聚会什么的,却很明显地穿了精心考虑过的衣服前来。”这心机尽露,尴尬啊!

4

“看着玻璃中倒映的自己,却跟另一边的人对上了眼,尴尬。”这事儿咱干得倒是不多,主要是自知不够帅。

5

“其实明明很想试吃,却装作一副‘我不怎么想吃’的样子。”想装沉稳,无奈那眼神出卖了自己。

6

“纠结了很久,最后点的都是超级普通的菜。”所以特别喜欢跟着别人一起去下馆子,有人点菜确实是一件超级幸福的事情啊。

7

“小孩一直盯着你,当你回以微笑时,却发现对方一点反应都没有。”我一般会向对方身后的远处挥挥手,大声打个招呼,掩饰一下。有时候对方会回身看看,那就更囧了。

8

“方便面还是在外面吃起来比较美味。”端着碗面,想像一下自己在外滩三号的露台上。

9

“本来想拍照,结果却按成了录像。”蠢哭了!

10

“喝着便利店的咖啡,迎面碰到拿着星巴克的人,有种轻微挫败感。”一想到我还买了包烟呢,瞬间就平衡了。

据说山田全自动在四年前就开始创作这一系列,在Instagram上发表了230多幅作品。除了浮世绘风格的俳画以外,山田全自动还创作了一组表情包3。有人说,谁看懂了山田全自动的冷幽默,就相当于看懂了日本。

参考出处:

  1. http://www.weibo.com/1454064140/FbCX2rSXG
  2. https://www.instagram.com/y_haiku/
  3. https://store.line.me/stickershop/product/1426168/ja

古画表情包

推特上有个叫Medieval Reactions的帐号1,拿中世纪的一些名画局部配上一些搞笑的文字,图片和文字结合在一起,营造出了一种莫名的喜感。

1

比如荷兰画家彼得·德·霍赫(Pieter de Hooch)的这一幅《餐具室里的女人和孩子》,配上了这两句对话,让人忍俊不禁。

2

又如意大利画家圭多·雷尼(Guido Reni)的《巴克斯与阿里阿德涅》,哈哈,瞧那一脸的嫌弃。

虽然咱们传统国画中肖像画并不多,而且人物表情不如西方绘画中那么丰富和写实,但如果耐心地找一找,其中也不乏一些很有意思的表情。我翻了翻谷歌艺术计划2中中国古画的高清在线展览,配上了些文字,做出了下面这十几张表情图。

01

02

03

仇英《汉宫春晓图》。

04

戴进《春山积翠图》。

05

陈洪绶《杨慎簪花图》。

06

华嵒《天山积雪图》。

07

《北齐校书图》。

08

09

阎立本《历代帝王图》。

10

11

张萱《捣练图》。

12

《弈棋仕女图》。

13

韩滉《五牛图》。

14

顾闳中《韩熙载夜宴图》。

15

李唐《采薇图》。

16

苏汉臣《秋庭戏婴图》。

参考出处:

  1. https://twitter.com/MedievalReacts
  2.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beta/

以艺术作品为背景的欧洲地图

如果在欧洲地图上,我们将每个国家最有代表性的艺术作品为它的版图背景,那么整个欧洲地图看上去会是怎样?

8ui1fg66z7ry

以艺术作品为背景的欧洲地图。1

不得不说这是一张很漂亮的地图。尽管在风格上有些繁杂,但不少人一眼间仍然能够认出诸如蒙娜丽莎,维纳斯这样的名作来,也知道它们来自于意大利或者希腊。因为欧洲各个国家的面积相差较大,有些小国在地图上很难看到,所以,要了解到这些小国家的代表作,我们还得看看放大的局部。

north

从北欧开始,那是个以极冷淡、极简约著称的地区,然而它们的画风真的如同极夜一般寒冷吗?冰岛的代表作为Pórarinn B. Porláksson 于1900年创作的油画Pingvellir,它描绘的是冰岛Pingvellir地区的极地风光,主角是一匹冰岛矮种马。

1024px-Thorarinn_thingvellir

Pingvellir。2

挪威的这个惊悚的脸比较有名,它来自于Edvard Munch 于1893年创作的油画和粉彩画The Scream(挪威语:Skrik)。一般认为这幅《尖叫》表现了人们在前一个世纪末的忧虑和恐惧——我想说,用它来表示鸡娃家长们的焦虑也是很合适的。

The_Scream

The Scream。3

瑞典的代表作是Carl Larsson 1896年的水彩画Breakfast Under the Big Birch Tree。画家在白桦树上写下了自己名字首字母K和1894,所以也有人认为这幅画的完成早于1896年。这个做法也让我想起了范宽的《溪山行旅图》。

800px-Frukost_under_stora_björken_av_Carl_Larsson_1896

Breakfast Under the Big Birch Tree。4

芬兰的背景是一位坐在担架上的天使,来自于Hugo Simberg 1903年创作的油画The Wounded Angel。天使无力,翅膀低垂,前后两个抬着担架的男孩表情肃穆,尤其后面那个男孩的眼神非常有张力——一副很嫌弃的样子。

The_Wounded_Angel_-_Hugo_Simberg

The Wounded Angel。5

丹麦的代表作无疑是The Little Mermaid。小美人鱼铜像由Edvard Eriksen于1912年创作,她被安放在哥本哈根Langelinie水边的一块岩石上。这座铜像只有1米多高,给人带来的观感和布鲁塞尔的小尿童有得一比,那就是——真的很小啊。

Copenhagen_-_the_little_mermaid_statue_-_2013

The Little Mermaid。6

west

来看看西欧。英国的代表作为Joseph Mallord William Turner 1838年的油画The Fighting Temeraire。即将解体的无畏号,夕阳的余晖,大英帝国渐行渐远的背影。英格兰银行在2016年宣布,特纳和他的这幅画将出现在2020年新版20英镑纸币的背面。

The_Fighting_Temeraire,_JMW_Turner,_National_Gallery

The Fighting Temeraire。7

Francis Bacon  1969年的油画作品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成为了爱尔兰艺术品的代表。这是一幅三联画。画中的人物Lucian Freud是作者Francis Bacon 的朋友,也是著名心理学家弗洛伊德的孙子。这幅三联画从三个角度呈现了人物的不同坐姿,透视上有一点点现在全景照片的感觉。

92357551_o

Three Studies of Lucian Freud。8

荷兰,不用说,这幅画就是Johannes Vermeer 的The Girl with Pearl Earrings(荷兰语:Meisje met de parel)。虽然Vermeer存世的作品不多,但这幅创作于17世纪的油画却非常有名,后世不少文学作品和电影都以此为背景。画中少女眼神温和、清澈、穿透画布,模特被认为很可能就是画家的女儿。

800px-Meisje_met_de_parel

The Girl with Pearl Earrings。9

René Magritte是比利时最为著名的超现实主义画家,他的作品 The Son of Man成为比利时的代表应该也算名副其实。在这幅创作于1964年的油画上,一个绿色的苹果挡在了一个戴着礼帽、穿着西服的男子面前。艺术家认为它体现了人类和自己的作品之间的冲突,我表示欣赏不来,不过Argenta银行是不是可以买下这幅画的广告权呢?

Ren? Magritte, The Son of Man, 1964, Restored by Shimon D. Yanowitz, 2009  øðä îàâøéè, áðå ùì àãí, 1964, øñèåøöéä ò"é ùîòåï éðåáéõ, 2009

The Son of Man。10

法国这幅叫做Impression, Sunrise,Claude Monet作于1872年。莫奈是印象派大师,“印象派”的说法就是来源于这幅画,朝阳从阿弗尔的海边升起,隐隐约约在薄雾中能看到三条小船,水面上波光流动,色彩杂合,确实和题目中的“印象”相符。

Monet_-_Impression,_Sunrise

Impression, Sunrise。11

略去地图上都看不清楚的摩纳哥和安道尔,下面来到西班牙。说起西班牙,那必须是毕加索(Pablo Picasso),这幅1937年完成的《格尔尼卡》(Guernica)是毕加索的代表作之一。《格尔尼卡》表现的是二战中遭受德军轰炸的小城格尔尼卡的惨状,画面中有受伤的人,着火的房子,被炸死的孩子,愤怒的牛头和痛苦地嘶鸣着的马。

PicassoGuernica

Guernica。12

葡萄牙的代表作是José Malhoa 于1910年创作的油画O Fado。Fado是葡萄牙的一种传统民间音乐形式,类似于西班牙的弗拉明戈。油画中戴着圆帽的歌手一脸忧伤地在自弹自唱,唯一的听众妇人一手夹着香烟,一手托腮,听得如痴如醉。

Jose_malhoa_fado

O Fado。13

centre

中欧。Caspar David Friedrich 的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成为了德国的代表作,在这幅1818年完成的油画上,一个年轻的旅人站在山崖边的巨石上,眼前是层峦叠嶂,雾海汹涌。不知道基努·里维斯的电影《云中漫步》的片名是否受到了这幅画的启发,只记得夜间烟雾缭绕的葡萄园非常美。

Caspar_David_Friedrich_-_Wanderer_above_the_sea_of_fog

Wanderer Above the Sea of Fog。14

波兰画家Jan Matejko 的Rejtan完成于1866年,它以俄普奥第一次瓜分波兰为背景。雷伊坦(Rejtan)是波兰的一位贵族,也是当时波兰议会的成员。1773年,俄普奥三国在华沙召开特别议会,企图让瓜分波兰合法化,雷伊坦作为议员对三国的瓜分计划进行了激烈的反击,为了阻挡瓜分动议的完成,他袒露胸膛,躺在会议厅的大门处,意思是想要通过的议员必须从他的胸膛上踏过去。弱国无外交,尽管雷伊坦的努力没能成功,但他因此而成为了波兰的民族英雄。

1024px-Rejtan_Upadek_Polski_Matejko

Rejtan。15

Viktor Oliva的The Absinthe Drinker是捷克的代表作。苦艾酒在19世纪简直就是迷幻剂的代名词,和当今的“艺术家”喜欢吸毒类似,当时的不少画家都是苦艾酒的爱好者,并创作了大量与苦艾酒相关的作品,如德加、马奈、梵高、毕加索和高更等。在奥利弗的这幅《喝苦艾酒的人》上,喝酒的人对面出现了一个绿色半透明的裸女,表现的是苦艾酒给人带来的幻觉。

The_Absinthe_Drinker_by_Viktor_Oliva

The Absinthe Drinker。16

斯洛伐克的代表作为Albín Brunovský 1982年的超现实主义作品In the summer time。和勒内·马格里特的作品一样,这个我基本上欣赏不来。

04brunovsky_905

In the summer time。17

1907年Gustav Klimt 创作的油画The Kiss是奥地利的代表作,它表现的是一对恋人相拥而吻。作者在男女主人公的金黄色服装上又覆盖了一层金箔,使得画作的色彩和层次感得到了进一步提升。

800px-Gustav_Klimt_016

The Kiss.18

匈牙利画家Tivadar Csontváry Kosztka 于1902年创作了The Old Fisherman,天才画家Kosztka被称之为“匈牙利的梵高”,被认为患有精神病的他生前备受争议,死后才享有盛名。

800px-Csontváry_Kosztka,_Tivadar_-_Old_Fisherman_(1902)

The Old Fisherman。19

铜像The Walking Man I由瑞士雕塑家Alberto Giacometti创作,它也出现在100瑞士法郎的纸币背面。这座雕像被誉为最值钱的雕像之一,2015年它以6500万英镑的价格被索斯比拍卖行售出。在我看来,这座“竹竿人”雕像怎么也值不了那么多钱,

sothebys-1_jN3ve_65

The Walking Man I。20

跳过小国家列支敦士登、梵蒂冈和圣马力诺,意大利的背景应该人人都知道。马耳他?干脆被这幅地图给忘记了……

800px-Mona_Lisa,_by_Leonardo_da_Vinci,_from_C2RMF_retouched

Mona Lisa。21

east

转向东欧。俄罗斯的代表作为Isaac Levitan 的Golden Autumn。严格地说,列维坦是立陶宛人,他是风景画大师,在他的作品中常常能看到天空、森林、河流、土地,以及明快活泼的色彩。

Levitan_Zolotaya_Osen

Golden Autumn。22

爱沙尼亚的背景为Erich Carl Hugo Adamson 的Half Nude in Striped Skirt。这幅画名气应该很一般吧。

9446d21d9edb6fe3d40a008e6d2c455a

Half Nude in Striped Skirt。23

拉脱维亚的背景是Janis Rozentāls 的After Church,这幅画在拉脱维亚非常有名,号称每一个拉脱维亚人都认识它。

Janis_Rozentāls_-_After_Church_-_Google_Art_Project

After Church。24

立陶宛的背景为Mikalojus Konstantinas Čiurlionis 的Kings’ Fairy Tale,他被认为是欧洲抽象艺术的先驱之一。

Mikalojus_Konstantinas_Ciurlionis_-_FAIRY_TALE_(FAIRY_TALE_OF_KINGS)_-_1909

Kings’ Fairy Tale。25

白俄罗斯的代表作为Marc Chagall的 The Fiddler。夏卡尔出生在白俄罗斯,早年在圣彼得堡学习绘画,23岁时离开俄罗斯前往巴黎,并先后在法国和美国定居;尽管如此,他仍旧被看作白俄罗斯最有名的画家。

17_Chagall_The_Fiddler_GALLERY_2

The Fiddler。26

乌克兰的代表作为Ilya Repin 的Reply of the Zaporozhian Cossacks。列宾的这幅油画描述了1676年的一段历史,当时奥斯曼帝国的苏丹想招安哥萨克,他给哥萨克写了一封信,他给自己罗列了一大堆头衔,要求哥萨克骑兵为他服务以打击基督教势力。哥萨克在回信中狠狠地辱骂了苏丹一顿,在他的每个头衔上都加了一个动物的名字,最后还要求苏丹为基督教养猪。画作上展现的就是一群哥萨克骑兵围在回信执笔的周围,每个人对奥斯曼帝国苏丹的要求都露出了嘲讽、鄙视的表情。

1024px-Ilja_Jefimowitsch_Repin_-_Reply_of_the_Zaporozhian_Cossacks_-_Yorck

Reply of the Zaporozhian Cossacks。27

摩尔多瓦的代表作为Mihai Grecu 1960年的油画The Girl From Ciadar Lunga。摩尔多瓦曾在2002年发行过以这张油画为主题的邮票。

moldova-the-girls-from-ciadar-lunga

The Girl From Ciadar Lunga。28

southeast

最后来看看东南欧。罗马尼亚的代表作为Nicolae Grigorescu 的Car Cu Boi ,它描绘了19世纪罗马尼亚典型的乡间生活。

Nicolae_Grigorescu_-_Car_cu_boi

Car Cu Boi。29

保加利亚的背景为Ivan Mrkvička的Rachenitsa Dance。Rachenitsa是一种保加利亚的传统民间舞蹈,领舞者手握腰带。

Ivan_Mrkvička_-_Rachenitsa

Rachenitsa Dance。30

斯洛文尼亚的背景为Ivan Grohar的Spring。Grohar的画以肖像和风景见长,他同时还是一名吉他手和歌手。

694px-Ivan_Grohar_-_Pomlad

Spring。31

克罗地亚的代表作为Vjekoslav Karas的Roman Woman Playing A Lute。为什么罗马女人会演奏琵琶呢?搞不懂。不过画上的这个罗马女人的面庞确实带有一丝东方的风韵。

Karas-Rimljanka_s_lutnjom

Roman Woman Playing A Lute。32

塞尔维亚的背景为Paja Jovanović的The Wounded Montenegrin。作品的背景为1876年黑山和奥斯曼帝国之间的战争,画作靠左在地上躺着一个受伤的年轻黑山士兵。

Paja_Jovanović;Ranjeni_Crnogorac_

The Wounded Montenegrin。33

而黑山自己的代表作?地图上用的是Our Lady of Philermos画像,该画像原来在耶路撒冷的圣约翰教堂,后来辗转到马耳他、俄罗斯、德国和南斯拉夫,现存于黑山国家博物馆。这,就是件文物啊!

440px-THEOTOKOS_PHILERMON

Our Lady of Philermos。34

马其顿的代表作为Paris Psalter。Paris Psalter是拜占庭艺术中的一种圣像制作工艺。

Byzantinischer_Maler_um_920_002

Paris Psalter。35

阿尔巴尼亚的背景是Holy Mary holding Baby Jesus in her right arm,这是一幅典型的拜占庭时期的作品,值得注意的是,画作上的圣母玛利亚的装扮有着明显的阿拉伯特征。

onufri.KartelaNr001

Holy Mary holding Baby Jesus in her right arm。36

最后,希腊,断臂的维纳斯。原地图上还有土耳其和塞浦路斯,不过还是把它们归于亚洲吧。

Front_views_of_the_Venus_de_Milo

Venus de Milo。37

参考出处:

  1. https://www.reddit.com/r/MapPorn/comments/652cjw/famous_artwork_in_europe_oc_20001982/
  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3%9E%C3%B3rarinn_B._%C3%9Eorl%C3%A1ksson
  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cream
  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Carl_Larsson
  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ounded_Angel
  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Little_Mermaid_(statue)
  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Fighting_Temeraire
  8. http://www.alaintruong.com/archives/2013/12/17/28680149.html
  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irl_with_a_Pearl_Earring
  1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Son_of_Man
  1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mpression,_Sunrise
  1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Guernica_(Picasso)
  13. https://pt.wikipedia.org/wiki/O_Fado
  1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Wanderer_above_the_Sea_of_Fog
  1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jtan_(painting)
  16.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iktor_Oliva
  17. http://www.cvltnation.com/nightmares-melt-reality-fuck-yeah-art-ofalbin-brunovsky/
  18.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Kiss_(Klimt)
  1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ivadar_Csontv%C3%A1ry_Kosztka
  20. http://www.upscalehype.com/2010/02/ugly-walking-man-sculpture-sells-for-104-3-million-dollars-at-auction/
  2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ona_Lisa
  2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saac_Levitan
  23. https://www.pinterest.com/pin/30469734956053055/
  24. https://en.wikipedia.org/wiki/Janis_Rozent%C4%81ls
  2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ikalojus_Konstantinas_%C4%8Ciurlionis
  26. https://www.facinghistory.org/resource-library/image/fiddler-1912-marc-chagall
  2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Reply_of_the_Zaporozhian_Cossacks
  28. https://www.reddit.com/r/MapPorn/comments/652cjw/famous_artwork_in_europe_oc_20001982/
  29. https://en.wikipedia.org/wiki/Nicolae_Grigorescu
  30.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van_Mrkvi%C4%8Dka
  31. https://en.wikipedia.org/wiki/Ivan_Grohar
  32.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jekoslav_Karas
  33. https://en.wikipedia.org/wiki/The_Wounded_Montenegrin
  34. http://www.smom-za.org/saints/philerme.htm
  35. https://en.wikipedia.org/wiki/Macedonian_art_(Byzantine)
  36. http://www.forumishqiptar.com/threads/52054-Onufri-ikonografi-m%C3%AB-i-madh-shqiptar/page2
  37. https://en.wikipedia.org/wiki/Venus_de_Milo

乡音无改

前阵子网络上出现了一段视频,视频中马英九在出席中华湖湘文化发展协会会员大会时讲了几句长沙话1。在我看来,这位老兄的长沙话确实不咋地,但对于一个祖籍湖南、从未在湖南生活过的人来说这已经十分难得。岛内另一位大佬宋楚瑜几年前在北大演讲时也曾用湖南话说过他“也是喜欢吃辣椒的湖南人”2,宋倒是出生在湘潭,不过他的那句湖南话远没有用闽南话说的前一句“也是吃台湾米的台湾人”来得正宗。

去国离家久了,乡音也就改了。

去年回长沙,见到了些年少时的朋友。大家一起吃饭,天南海北地闲聊用的还是长沙话,不过我留意到他们和饭店服务员之间用的却是普通话。见到老同学的一家子,同学之间都是长沙话,同学和他儿子之间却是普通话。几年没有回来,长沙已经成为这么开放的城市了吗?

看来,那些没有离开长沙的人,长沙话的口音也在变咧。

有个在中央美院学习的长沙妹子刘释语,她做的毕业设计叫做“长沙方言的视觉记录”3。对于她们这一代人来说,传统的长沙话在生活中的比重越来越小,她们是在新长沙话和普通话的伴随下长大的。会老长沙话的人越来越少了,刘释语的这个毕业设计,与其说是对长沙话的一种记录,不如说更是对正在消亡中的老长沙方言的致敬。

1

“冷火秋烟”号称是长沙话里最有意境的一个词,其实在我小时候,这个词就不常能听到了。三十多年下来,这个词倒映证了它的意思,也描述了老长沙方言的现状,满满的寂寞感。

2

长沙话里很少有后鼻音和卷舌音,所以“香”就成了“仙”,“樟”就成了“簪”。这张图的亮点更在于“喷”字,一定要把这个音拖得长长的,才能出来那个韵味。

3

鬼舞十七,完全是音译,具体哪几个字谁也不知道,反正意思就是“捣乱,调皮,搞鬼名堂”。敲丁公,是父母对调皮的孩子特地准备的美食之一,类似于竹笋炒肉——好在外公对我很好,我小时候从来没有吃过。

4

清场,很形象。其实长沙话里还有另外一句,叫做“了难”,也很形象。了不得难,收拾不了局面,就是那种火烧屁股的感觉。横直,反正,总是,和上海话里的“横竖横”有些像,但多少还有些区别。

5

霸蛮还能操发,有一首闽南话的歌曲名可以对此进行近乎完美的翻译:爱拼才会赢。

6

猫弹鬼跳,那是一个high啊。下一场雪而已,又不是打了鸡血。我记得小时候长沙还是经常下雪的,雪很厚,池塘里甚至能结上厚厚的冰。

7

唆粉……这绝对是个能让我猫弹鬼跳的话题。样范,其实是个很古的词。样,是裁制衣服时用的图样;范,是做陶器、青铜器时用的模子。样范,就是式样、模样、状态的意思。

8

虽然湖南妹子都很能干,下厨烧得一手好菜更不在话下,但长沙话里对老婆还是很尊重的,不提“下得厨房”, 只提“上得厅堂”,尊称老婆为“堂客”。

9

饿劳鬼,吃起饭来狼吞虎咽,尤其是十来岁长个子的孩子,呷饭呷得人怕。

10

塑料普通话,是长沙人对自己那不标准的普通话的自嘲。没有卷舌,没有后鼻音,不分l和n,有时候也不分f和h,那些化肥、刘奶奶啥的绕口令历来是长沙人的命门所在——或者说不仅仅是长沙人,整个弗兰都没有几个人舌头能扯得抻tou的。

离开家乡久了,虽然平时很少说长沙话,但听到长沙话还是感到非常亲切。以长沙话为卖点的文艺作品不少,但我不大喜欢C-Block的说唱,总觉得里面“塑料”味道偏浓,少了些底蕴。我更喜欢奇志、大兵的相声,只可惜这对活宝一拍两散后再没有更好的作品出来。汪涵后来搞了个《十三亿分贝》,除了里面那首宁乡话版本的Rolling in the deep以外,别的基本上没有留下啥印象。

长沙话,似乎渐行渐远了。

不过,前不久网上看到个长沙话的表情包,把我给乐坏了。4

这套表情包的作者也是个80后长沙妹子,她精选了24个长沙话里常见的词语,配上萌萌的手绘表情,叫人忍俊不禁。

e01

妹陀,或者妹坨,就是妹子。“坨”这个字大概是长沙人小名中最常用的字之一。

e02

韵味,过瘾,很棒,用作动词,和普通话里的“韵味”完全两个意思。

e03

这个倒是和普通话里的意思一模一样,长沙话里还有个“不带爱相”也是类似的意思。不过,如果有个长沙妹坨跟你说讨嫌,尾音拖得长长地,那并不一定是件坏事哦。

e04

拽个味,得瑟一下,拉风一下,臭屁一下,很拽的样子。

e05

喇利婆,能干泼辣的(女)人,多带贬义,尤指喜欢到处插一杆子的人。“国砸喇利婆就蛮不带爱相来”。

e06

也哒屁,表示突然出现的糟糕情况,未曾料到的局面,比如下棋时被对方妙招点杀,或者遭遇大雨没带伞。

e07

“宝”这个词在长沙话里表示“傻”、“蠢”的意思,如“宝里宝气”,“我怕你是有点宝bai”。装宝咯,就是责问对方装傻。

e08

霸得蛮,吃得苦,舍得拼。霸蛮,有时候也指不切实际的行为,非要做、硬是要做的举动。

e09

数字多的词语在方言里多没有什么好含义,如前面说到的鬼舞十七或者鬼五十七,又如江浙沪方言里的“搞七捏三”。洋五六宗,花名堂多,不实在,哗众取宠。

e10

欠不得止,或者欠不得子,意思是羡慕嫉妒恨,还有点见不得别人好的意思。

e11

哦死,如何的意思。哦死搞,意思是“怎么办”。长沙话里吵架,第一句基本上是“你要哦死咯?”或者“哦改咯”,翻译成台湾口语就是“你要怎样?”当然,语气语调完全不一样,强烈建议外地人不要轻易模仿。

e12

灵泛,就是聪明。这个表情类似于“机智”,连手的动作都是一样的。

e13

那确实,用于对话中同意、附和对方的观点。荷兰语中有一个口头语非常贴合这个词:inderdaad!

e14

这个词意思很容易懂,就是大吃一惊、出乎意料、不可思议。表情画得很有意思,麻将里“碰”了四张鬼牌。

e15

结经逛经,就是很啰嗦,很难缠,很矫情,要求很多、挑三拣四的意思。

e16

搞醉了,很容易理解,就是被折腾惨了,类似于网络用语“也是醉了”。

e17

不此你哒,不理你了,略带些撒娇的意思,真的不理你就不会发表情给你了。

e18

蛮巧,其实是个反问句,意思是了不起啊?拽什么拽!可以脑补一个对话,“拽个味……”“蛮巧!”

e19

现话得,没关系,不是事儿。“也哒屁,充电器忘记带哒。”“现话得,跟同事借一个。”

e20

要得咯,表示同意,可以,好的,比如“下午两点碰头?”“要得咯。”

e21

逗霸,开玩笑的意思。莫逗霸,莫开玩笑,讲真的。

e22

怕懒得,无所谓,没关系。和“现话得”有类似的意思。“细崽学习好差啊。”“怕懒得,以后跟哒他ya做生意。”

e23

空话,不是空谈的意思,指的是絮絮叨叨的责备和批评。莫港空话,就是别啰嗦,别数落。

e24

好冒味呢,不要看成“冒昧”,其实应该写成“好冇味咧”,意思是无聊,没意思,也指扫兴。“克看电影不?”“不克。”“好冇味咧。”

总的来说,这套24张表情还是蛮有意思的,只可惜不知道出于什么原因里面没有“哈利油”——要知道哈利油在长沙话里就是神一般的存在,应该比喇利婆更加常用。

长沙人在长沙话的变更中也常常会闹乌龙。比如河西的溁湾镇,长沙人喜欢照着溁字右边的荣字来读,读成yun湾镇,殊不知溁字在普通话里读作ying。草字头加秃宝盖这个偏旁下的汉字,大多以ing为韵脚,比如坟茔的茔,荥阳的荥,荧光的荧,华蓥山的蓥。金木水火土中只有荣字在普通话里以ong为韵脚,这个例外应该源于荣字读音的变迁。同一个荣字,长沙人读作yun,湘潭人读作yin,从这个角度上来说,同为湘方言的湘潭话似乎更接近于古音,而长沙话则更容易受到西南官话和普通话的影响。

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嗲嗲你是要哦改”?

参考出处:

  1. https://www.facebook.com/udntv/videos/1371711802885153/
  2. http://www.iqiyi.com/w_19rru65ppt.html
  3. http://www.55df.com/c/18972.shtml
  4. http://www.weixinnu.com/tag_article/70696412

荷俳

上周四单位一同事生日,除了给大家准备了蛋筒冰淇淋以外,他还群发了首小诗。我又往回搜索了一下邮件,发现去年此时他也配了一首小诗,这位叫Willy的同事还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

7-1-2016 2-34-01 PM

7-1-2016 2-33-28 PM

单位这么大,有个把爱好文学的同事本不是什么稀奇的事儿;不过Willy写的是Haiku,翻译过来倒是让我产生了兴趣,原来西方也有人喜欢日本的俳句。

俳句于十五世纪起源于日本,是一种非常简短的诗歌形式,一般由17个字音组成,分成5-7-5字音的三句。俳句一般使用季语,以对自然的描写入手,通过意境转折营造一种特有的诗意。俳句篇幅短小,而意境深远,鸡汤味十足,实乃文学青年提高x格之必备杀器。

当然,今年55岁的Willy已经不是青年了,但他很文学,写俳句也是出于对这一文学形式的真心喜好。吃过他的可爱多,我又和他聊了几句天,原来他并不懂日语,这些都是自学荷俳而来。荷俳,就是荷兰语的俳句,它遵循了日语俳句原有的意蕴,却并不一定要照搬俳句的规则。

Willy去年写的荷俳严格遵循了日俳5-7-5的字音组合,但场景单一,少了些自然的起笔和意境的变化。

Een kaarsje erbij
加上一根蜡烛

Zonnig smullend genieten
享受明媚的盛宴

Nog veel plaats op taart
蛋糕上还有不少位子

今年他写的荷俳不再拘泥于5-7-5的框架,以一棵老树起笔,在内容上好很多。

Mijn bast vol groef en kerf
树皮上满是沟壑

Wind geeft een kreun en krak
在风中嘎吱嘎吱地响

Mijn diepgroene blaadjes ruisen van geluk
深绿的叶子欢乐地沙沙着

同样是表明老而弥坚的乐观心态,后者更具有俳句的韵味。

用荷兰语写俳句,在我看来有着它先天的优势和不足。荷兰语的优势在于它天生使用很多倒装句式,在语法上又不像德语那么死板,易于意境的提升;它的不足在于词汇音节相对较多,不容易写出简短精炼的俳句来。举个例子,我所在公司的企业信条有多个语言版本,其中荷语版打印出来大约1页半,英语版正好一页,而中文版只用了大半页。

第一个用荷兰语写俳句的人,叫杜甫,全名亨德里克·杜甫(Hendrik Doeff),为了表示对诗圣的敬意,我们还是叫他杜夫吧。杜夫在十九世纪初作为荷兰东印度公司商馆的负责人在日本长崎的出岛上居住过将近二十年,当时日本还处于闭关锁国的江户时代,与西方的贸易仅限于荷兰一国,且荷兰人在日本的行动也受到了很多的限制,他们只能居住在专门填海建造出来的人工岛出岛上,除了公事以外不能随意离开。也许正因为这种无聊的生活环境,除了编撰了历史上第一本荷日字典以外,杜夫还学会了当时日本社会上流行的俳句。

Blomhoff-1

Hendrik Doeff一家画像【1】

杜夫流传在世的俳句有两首,其中一首写的是春天海边的帆船,只是不知道他的原作是日语还是荷兰语。

春風や
Een lentebriesje
春天的清风

アマコマ走る
her en der reppen ze zich
来来回回地拉动

帆かけ船
de zeilscheepjes
那些小帆船

不过当杜夫回到荷兰以后,他并没有把俳句传播开来。俳句在荷兰语世界的传播,已经是上个世纪八十年代的事情了,最有名的荷俳作家是范沙根(J.C. van Schagen),他在晚年开始热衷于使用这种5-7-5格式的三行诗。下面是一首他的作品。

Ze is nog een kind
她还是个孩子

Doe heel voorzichtig met haar
要小心照顾她

Die mijn Moeder was
她就是我的母亲

最后一句的转折很有意思。

差不多同一时期,俳句传入到比利时的弗兰德斯,1976年梅索腾(Bart Mesotten)成立弗兰德斯俳句中心(Haiku-centrum Vlaanderen)。由于在推广俳句方面的贡献,梅索腾于2000年被授予正冈子规国际俳句奖。下面这一首他的作品也很有意思。

Ik rijd negentig
开在90公里的路上

In mijn auto zweeft rustig
我的车里静静漂浮着

Een wilgenpluisje
一片柳絮

不过,荷俳在荷兰语文学中还是一个很小众的题材。弗兰德斯俳句中心目前只有大约120名会员,类似的荷兰的组织荷兰俳句圈(Haiku Circle Netherlands)也只有大约200名会员。更多的荷俳作品可以在以下链接中找到。

荷兰语俳句:http://terebess.hu/english/haiku/nederlands.html

弗莱芒语俳句:http://terebess.hu/english/haiku/vlaamse.html

那么,有没有汉俳呢?有。最早的汉语俳句可能出现在新文化运动时期,而目前认为俳句正式进入中国是在1980年日本俳人代表团访问北京,赵朴初即兴写了一首5-7-5句型的汉语俳句。

绿阴今雨来,山花枝接海花开,和风起汉俳。

后来,汉俳就开始在国内发展。这三十年下来,除了要求遵循5-7-5三行的字数和句数格式以外,汉俳还对平仄和押韵做出了要求,结果成了一个俳句不俳句,绝句不绝句,长短句不长短句的“怪物”,多数作品为了平仄和押韵,堆砌华丽的词藻,大量用典,反而失去了俳句简明深邃的特点。

还是来欣赏一首正冈子规写给夏目漱石的俳句吧。

行く我に
我去

とゞまる汝に
你留

秋二つ
两个秋

293_a

图片来源【2】

“我去,你留,两个秋”,真乃神作,神翻译!

参考出处:

  1. http://www.wikitree.com/genealogy/Blomhoff-Photos-1
  2. http://iyokannet.jp/ginkou/spot/detail/kuhi_id/533

雍正耕织图

从国内回来已有一个月,村里的天儿就没怎么晴过,连日的大雨已经让邻近好几个村的村民静坐家中就能看海。气温拼着老命也就爬到20度上下,地里的菜秧耷拉着头,却不知再过几天日头就将越来越短。夏至要到了,夏天却似乎从未真正开始,这样的季节如何不让人忧伤?

前阵子网上看到一组配图,一共24幅,画面是古时耕织场景,文字配以二十四节气。图确实不错,但其中有好几幅与所配的节气似乎并不搭边儿。我本以为此图是今人特地为四时节气所作,心想那也够牛的了;后来才知道文字是今人乱配的,图却是老图,乃大名鼎鼎的《雍正耕织图》。

2016-06-18_20-34-07

题图是大寒,但图上人物的穿着比较单薄,右侧农妇似乎在煮蚕茧,可是煮茧不是应该在小满的时节吗?【1】

《耕织图》一般分为耕种和蚕织两个部分,分别以育种、插秧、灌溉、收获以及栽桑、养蚕、缫丝、织绸的整个过程为主要内容,记录了古时男耕女织的社会生活。完整的《耕织图》最早出现于宋代,为楼璹所绘制,可惜原本早已遗失;后世的《耕织图》大多以楼璹版本为原型,不过传世的精品不多,其中以南宋刘松年所作的比较有名,被乾隆帝收入进《石渠宝笈》,但此作是否为刘松年原作尚有不少争议,也有不少人认为它实际上是元代程棨临摹楼本所得。明成组修《永乐大典》时曾收录一部《耕织图》,但现已失传。到了清三代,康雍乾都很喜欢耕织这个题材,表示帝王重视农桑之意,康熙帝命宫廷画师焦秉贞仿南宋版绘制了《御制耕织全图》,并且亲自写序、题图,这也是清代创作的第一部《耕织图》。康熙51年,尚为雍亲王的雍正袭康熙旧章,命院工绘制了清代第二部《耕织图》进献给康熙,每幅图上有雍正亲笔题图,但此版本并未留下院工姓名,现在已不明确究竟为何人所作。乾隆时期直隶总督方观承主持绘制了一套棉纺过程的图谱,乾隆帝亲题七言诗一首,取名《御题棉花图》。除《棉花图》以外,乾隆还命画院将元代程棨版《耕织图》制成石刻,存于圆明园中,后部分毁于1860年。

这一套网上出现的“二十四节气古画配图”即雍正时期绘制的耕织图,也称《雍正耕织图》。这部耕织图也不止二十四幅,它一共有五十二幅,其中二十三幅农耕,二十三幅蚕织,每幅图上盖有“雍亲王宝”和“破尘居士”两方印章,并有雍正亲笔题诗;另有六幅画面内容重复但并无题图的画页——类似于咱现在PowerPoint的backup slides?

男耕女织的田园牧歌生活,现在只能存于古画中了。

yzgzt (1)

一、浸种

百谷遗嘉种,先农著懋功。春惊二月入,香浸一溪中。穜穋他时异,筠笼此日同。多知听父老,占候识年丰。

yzgzt (2)

二、耕

原隰春光转,茆茨暖气舒。青鸠呼雨急,黄犊驾犁初。畎亩人无逸,耕耘事敢踈。关心课东作,扶筞历村墟。

yzgzt (3)

三、耙耨

农务村看急,春畦水欲平。烟笼高柳暗,风入短簔轻。溼溼低云影,田田乱雨声。耙头舡共稳,斜立叱牛行。

yzgzt (4)

四、耖

昨日耠初罢,今朝耖复亲。四蹄听活活,百亩望匀匀。蝶乱野花晚,燕归芳草春。春风不肎负,只有立田人。

yzgzt (5)

五、碌碡

岗岗转巧具,仔仔复东皋。策牛亦何急,回首若告劳。春塍净如镜,香壤腻于膏。水族堪供饷,虾笼守碧涛。

yzgzt (6)

六、布秧

种包欣坼甲,秧岸竞携筐。渐渐和烟洒,纷纷落陇香。争欢簇童稚,默祷愿丰穰。春气今年早,行看刺水秧。

yzgzt (7)

七、初秧

厪虑田间种,携儿陇上来。一溪经雨破,盈亩喜秧开。露气浓相裛,阳光暖复催。欣欣频咲指,转眼即堪栽。

yzgzt (8)

八、淤荫

鸟鸣邨路静,春涨野桥低。已见新秧好,还欣满陇齐。淤时争早作,课仆敢安栖。隔水摩肩者,心忙日欲西。

yzgzt (9)

九、拔秧

秧田开吉日,茆舍动香餈。盈把分青壤,和根濯绿漪。争携老稚共,供插陌阡驰。自得为农乐,辛劳搃不知。

yzgzt (10)

十、插秧

物候当芒种,农人戒插田。倐成行整整,入望影芊芊。白柳花争陌,黄梅子熟天。一朝千顷遍,长日爱如年。

yzgzt (11)

十一、一耘

饱雨新新长,含风叶叶柔。芟夷尽童莠,浥注引新流。阴借临溪树,凉生隔陇讴。炊烟动村户,牧竖跨归牛。

yzgzt (12)

十二、二耘

郁郁南东好,劳劳一再耘。理苗踈是法,非种去求勤。轻笠蒙烟雾,短裩浸水云。行行忙饷妇,稚子故牵裙。

yzgzt (13)

十三、三耘

巡陌日当午,骄阳暑若燔。戒农须共力,耘事只今番。蝉噪风前急,蛙声水底繁。俳徊欣望里,万顷绿翩翻。

yzgzt (14)

十四、溉灌

能为天公补,唯凭农力加。桔槔声处处,戽斗动家家。激活看畦满,吚哑转日斜。连朝风露好,那不易扬华。

yzgzt (15)

十五、收刈

西成已在望,早作更相讙。繁穗香生把,盈檐露未乾。啄遗鸦欲下,拾滞稚争欢。主伯忻相庆,今年子粒宽。

yzgzt (16)

十六、登场

红籼收十月,白水浸虚塍。多稼邨邨纳,新场户户登。云堆香委乱,露积势崚嶒。劳瘁三时足,饔飱幸可凭。

yzgzt (17)

十七、持穗

力田欣有岁,打稻得乾冬。响落连耞急,光浮初日浓。犬鸡亦闲适,饮啄自从容。增得村门色,茨栠傍屋重。

yzgzt (18)

十八、舂碓

野陌霜风早,柴门寒日多。催舂遍邻曲,相杵听田歌。颗颗珠飜臼,莹莹玉满罗。儿嬉亦自爱,把握弄摩挲。

yzgzt (19)

十九、簏

治米频求洁,田家亦苦心。筛风共场北,舂日更檐阴。饱煖忻堪保,妻孥欢弗禁。香秔看玉粒,膏土胜黄金。

yzgzt (20)

二十、簸扬

朝来风色好,箕斗入场南。敢惜簸扬再,不教糠粃参。较量问家室,狼藉戒儿男。好是农家妇,浓妆似弗谙。

yzgzt (21)

二十一、砻

地满霜痕白,檐飞夜气青。声殷砻早谷,欢沸动柴扃。玉色委相映,珠光落不停。早舂谋室妇,农祖荐朝馨。

yzgzt (22)

二十二、入仓

勤劳已周岁,藏盖得今朝。千万敢奢望,仓箱幸已饶。村庐农有暇,门户吏无嚻。苦念牢牛力,谋傍雨雪瀌。

yzgzt (23)

二十三、祭神

雨旸蒸帝德,丰稔慰农愚。鼓赛邨村社,神迎户户巫。酒浆泻罂缶,肴核丽盘盂。敢乞年年惠,穰穰慰我需。

yzgzt (24)

二十四、浴蚕

雨生杨柳风,溪涨桃花水。春酒泛羔儿,村闺浴蚕子。纤纤弄翠盆,蚁蚁下香纸。雪茧与氷丝,妇功从此始。

yzgzt (25)

二十五、二眠

百舌鸟初鸣,再眠蚕在箔。陌桑青已稠,隄草绿犹弱。只宜帘日和,却畏春寒作。妇忙儿不知,提抱横相索。

yzgzt (26)

二十六、三眠

春风静帘栊,春露繁桑柘。当箔理三眠,烧灯照五夜。大姑梦正浓,小姑梳弗暇。邻鸡唱晓烟,农事催东舍。

yzgzt (27)

二十七、大起

今春寒暖匀,农户蚕桑好。箔上叶恐稀,枝头采戒早。不知春几深,但觉蚕欲老。谁家红粉娘,寻芳踏青草。

yzgzt (28)

二十八、捉绩

生熟乃有时,老嫩不使糅。同事姑与嫜,服劳夜继昼。火香散瓦盆,星芒入簷霤。次第了架头,忙忙顾童幼。

yzgzt (29)

二十九、分箔

春燕掠风轻,春蚕得日长。箔分当初阳,叶洒发繁响。少妇采桑间,携筐归陌上。门前麦骚骚,黄云接青壤。

yzgzt (30)

三十、采桑

清和天气佳,户户采桑急。白露繁欲流,绿阴染可湿。枝高学猱升,葚落教儿拾。昨摘满笼归,妇犹嗔不给。

yzgzt (31)

三十一、上簇

东邻已催畊,西舍初浸谷。月高蜀鸟啼,春老吴蚕熟。委委局雪腰,盈盈见丝腹。剪草架盈筐,女郎看上簇。

yzgzt (32)

三十二、炙箔

春多花信风,寒作麦秋雨。葭帘关蟹舍,松盆煖蚕户。香生雪茧明,光吐银丝缕。邨路少闲人,喃喃燕归宇。

yzgzt (33)

三十三、下簇

前月浴新蚕,今月摘新茧。浴蚕柳叶纤,摘茧柳花卷。膏沐曾未施,风光已暗转。邻曲慰劳来,欢情一共展。

yzgzt (34)

三十四、采茧

倾筐香雪明,采茧簷日上。着意为丝纶,兼计作绵纩。率妇理从容,咲儿知瘠壮。更忻梅雨过,插秧溪水涨。

yzgzt (35)

三十五、窖茧

梧竹发邨居,耒耜安农业。三春课蚕桑,百箔劳妇妾。纷纷下簇完,忙忙窖茧接。苦辛赖天公,氷雪满箱箧。

yzgzt (36)

三十六、练丝

烟分比屋青,水汲溪前洁。鸣车若卷风,映釜如翻雪。丝头入手长,欢动繰丝娘。轧轧听交响,人行村路香。

yzgzt (37)

三十七、蚕蛾

村门通往来,妇女欲忙促。蛾影出茧翩,翅光腻粉渥。秧叶已抽青,桑条再见绿。送蛾须水边,流传咲农俗。

yzgzt (38)

三十八、祀神

丰祀报先蚕,洒庭伫来格。酾酒荐罇罍,献丝当圭璧。堂下趋妻孥,堂上拜主伯。神惠乞来年,盈箱称倍获。

yzgzt (39)

三十九、纬

盈盈纬车妇,荆布事素朴。丝丝理到头,的的出新濯。当车转恐迟,坐日长不觉。浣女溪上归,斜阳指屋角。

yzgzt (40)

四十、织

一梭复一梭,委委青灯侧。明明机上花,朵朵手中织。娇女倦啼眠,秋虫寒语唧。檐头月已高,盈牎惊晓色。

yzgzt (41)

四十一、络丝

女红亦颇劳,遑惜事宵旰。灯残络素丝,籆重苦柔腕。纤纤寒影双,沉沉夜气半。妾心非不忙,心忙丝故乱。

yzgzt (42)

四十二、经

昨为籆上丝,今作轴中经。均匀细分理,珍重相丁宁。试看千万缕,始成丈尺绢。市城纨袴儿,辛苦何由见。

yzgzt (43)

四十三、染色

何来五色水,谁运百巧智。抱丝盈把握,临风染次第。忽然红紫纷,烂若云霞委。好付机上女,梭头成锦字。

yzgzt (44)

四十四、攀花

织绢须织长,挽花要挽双。花繁劳玉手,绢细费银釭。新样胜吴绫,回文飜蜀锦。不知落谁家,轻裁可惜甚。

yzgzt (45)

四十五、剪帛

千丝复万丝,成帛良非苟。把尺重含情,欲剪频低首。红裁滴滴桃,青割柔柔柳。姑舅但不寒,妾单亦何醜。

yzgzt (46)

四十六、裁衣

九月授衣时,缝纫已难缓。戋戋细剪裁,楚楚称长短。刀尺临风寒,玄黄委云满。帝力与天时,农蚕慰饱煖。

yzgzt-yy (1)

四十七、同二十四

yzgzt-yy (2)

四十八、同三十一

yzgzt-yy (3)

四十九、同九

yzgzt-yy (4)

五十、同七

yzgzt-yy (5)

五十一、同二十七

yzgzt-yy (6)

五十二、同二

参考出处:

  1. http://blog.sina.com.cn/s/blog_131717b460102vei1.html

溪山行旅图

到宝岛旅游的朋友大多会去台北的故宫博物院,导游介绍说:故宫有三宝,毛公鼎、肉形石和翠玉白菜。是不是有意忽悠咱不知道,不过这“三宝”可能对纯吃货更有吸引力,你看:摆上个火锅,来一道东坡肉,再来一道水煮白菜,比士林夜市要上档次多了!

按台北故宫博物院的官方说法,“正宗”的台北故宫三宝是三幅宋画:范宽的《溪山行旅图》、郭熙的《早春图》和李唐的《万壑松风图》。这里面,以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名气最大。

xishanxinglvtu

范宽,《溪山行旅图》【1】。图片略作色阶和锐度处理。《溪山行旅图》的高清版本可以移步谷歌文化学院【2】

在《笑傲江湖》的第十九章,向问天带着一幅山水画来到梅庄,引诱四庄主丹青生和令狐冲比剑,丹青生一看这是难得的真迹,满心要得到它却不觉中了圈套,最终导致任我行逃脱。丹青生一生嗜画如命,一般的画作也入不了他的法眼,向问天拿出的诱饵正是范宽的《溪山行旅图》,可见这幅山水的名气。

不过,金庸老爷子也落了个俗套。范宽是宋代山水大家确定无疑,但《溪山行旅图》这幅画作的名气却始于近代,否则哪能轻易落于向问天之流之手。作为“三宝”之一,《溪山行旅图》上的印记和题跋都不算多,其中最为有名的大抵只有董其昌和乾隆了。董其昌在诗塘中题了句“北宋范中立溪山行旅图,董其昌观”,并无其它评论;乾隆爷则敲了几个御览章,更类似于“朕知道了”般的例行公事,在他的《石渠宝笈》中此图堪堪列为“次等第一”。

802

《石渠宝笈》影印【3】

《溪山行旅图》真正开始引起世人瞩目,那已经是二十世纪初,徐悲鸿评论此图道:“吾所最倾倒者,……大器磅礡,沉雄高古,……章法突兀,使人咋舌!”他认为此图乃故宫一等一的收藏。从这个角度上来看,49年老蒋迁台时将此图连同清院本《清明上河图》一起装箱带走,这一决定应该受到了徐悲鸿评论的影响。

宋代画家没有在作品上留下名款的习惯,所以宋画的真伪一直是个有趣的话题。马伯庸在《古董局中局2》中以《清明上河图》为题材,最后用了个单丝绢和双丝绢的梗儿来分辨真伪。其实,如果马亲王继续写古董局中局系列(毕竟还有个敲门声的尾巴不是),《溪山行旅图》也是个不错的素材,因为关于此画真伪的讨论从未平息。

范宽,本名中正,字中立,仲立,北宋画家。范宽一生落魄,唯爱喝酒问道,性子缓,为人宽厚,所以别人称他为“范宽”。范宽善于画山,他画的山气势雄浑,笔力透于纸背,在北宋就已名噪一时。宋徽宗的《宣和画谱》中收录了范宽58件画作,北宋后期至元初他的画更是成为了山水画的典范,“关陕之士,惟摹范宽”,学习和临摹范宽成了画家们的必修课。范宽的作品不少,但因时代久远存世的却不多,除了《溪山行旅图》以外,另外只有《临流独坐图》、《雪山萧寺图》、《秋林飞瀑图》和《雪景寒林图》等寥寥几幅挂在他的名下——而即便只有这几幅,也都无铁证确定其出于范宽之手。

名气最大、争议最多的,当属《溪山行旅图》。作为最具范宽山水风格的《溪山行旅图》,却没有被收录入《宣和画谱》,这一点广受质疑。如果说宋徽宗眼毒,只挑了画家数一数二的作品倒也罢了,偏偏《宣和画谱》收录了范宽58幅作品,又偏偏《溪山行旅图》不在其中,解释不过去嘛。到了明代,董其昌的题跋点明范宽为此图作者,但董其昌自己的仿作、代笔多如牛毛,现实生活中人品又很差,实在没有多少说服力。

到了乾隆年间,《溪山行旅图》被收藏入宫,却又偏偏同时出现了两幅行旅图。两幅行旅图内容大抵相同,但另一幅《行旅图》尺寸较小、且中前景幅面较大。乾隆爷左看右看,觉得《行旅图》画笔细腻,尤胜《溪山行旅图》一筹,便将前者列为“神品”,而后者仅位列“次等”。不过现在多数人认为,乾隆爷应该看走了眼,那幅“神品”《行旅图》疑为清初画家王翚的仿作。

duibi

左图为《溪山行旅图》,右图为《行旅图》。

到了近代,尽管徐悲鸿认为《溪山行旅图》当属故宫藏品中的第一,但除了董其昌的题跋以外,没有任何来自画家本人的证据。直到1958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了一位“扫地僧”。这位“扫地僧”叫牛性群,当时在故宫博物院库房当工人,他无意中发现画作右下方密密麻麻的树叶间仿佛有两个字,不过他本人不识字,于是跑去叫来了时任故宫博物院书画处处长的李霖灿先生仔细辨识,发现这团墨迹竟然是“范宽”二字,从此《溪山行旅图》被认为确为范宽所作。

sign

隐藏在树叶间的“范宽”二字。

北宋画家在画中留名不是什么稀奇的事情,“范宽”二字本可以是确认范宽作者身份的力证,但没想到恰恰是这二字引来了更多的质疑声。按照启功先生的说法,“宽”字本为外号,在关中方言中原来并不是什么褒义。范宽心宽,拿“宽”字来自嘲尚可以理解,但把“范宽”这个外号留在画作上当署名,这种可能性不大。

无独有偶,在另一幅相传为范宽画作的《雪景寒林图》中,人们在前景树干中也隐约发现了“臣范宽制”四个字。和《溪山行旅图》中的两字相比,这四个字则更缺乏说服力。范宽一生不仕,更未曾入宫侍奉朝廷,何来“臣”的说法?即便是奉皇帝之命所画,又哪敢以外号署名?要署名也只能是规规矩矩的“范中正”或者“范中立”。因此,树干上的字也好,树叶间的字也好,很大可能是后世所加名款,画本身真不真,还真是扑朔迷离。

抛开作者身份之谜不说,《溪山行旅图》确实是一幅大开门的精品。打开立轴,迎面而来的是占篇幅三分之二以上的一座主峰,如立碑般稳稳端坐在中央,一线瀑布则垂于右侧山涧,相映之下主峰大气庞然。视线往下,山脚下雾气缭绕,恰到好处的留白把中前景和远景分开,在这靠下的三分之一画幅中有两个小山头、山头间的流水、前景的巨石以及巨石和溪流间的一条古道。右方小山头临近飞瀑的一方,有座寺院飞檐隐约可见,寺院之下的古道上则有两名贩夫一前一后,赶着中间四匹背满货物的驴子由右向左而行。在左方小山头的小路上还画有一名僧人,正转过山角走在回寺院的山路上。

流水,巨峰,僧人和贩夫。溪,山,行,旅。千百年来,巨峰矗立于前,流水潺潺于下,看山路上走过了多少僧人,古道上又经过了多少旅人。与自然相比,人的修行总是渺小和短暂;虽然没有那般的恢宏和永恒,但不论是僧人的出世,还是贩夫的入世,修行却从来不会拘于具体的形式:大或小,长或短,在寺院中坐禅,还是在旅途中苦行。心若有空明,又怎会计较身在何处?

于是我想,画中的“范宽”二字必是后世所加了。以范宽之宽,既有“大器磅礡、沉雄高古”的巨峰在前,又何必在逼仄的树叶间留下自己的名字?

画真字伪,大抵就是这样吧。

参考出处:

  1. https://upload.wikimedia.org/wikipedia/commons/c/c2/Fan_Kuan_-_Travelers_Among_Mountains_and_Streams_-_Google_Art_Project.jpg
  2. https://www.google.com/culturalinstitute/asset-viewer/%E6%BA%AA%E5%B1%B1%E8%A1%8C%E6%97%85%E5%9C%96/2wGYvjhWju99rw?hl=zh-TW
  3. http://www.thepaper.cn/baidu.jsp?contid=1354033

早春七子

家里前院种有两株树,一株不认识是什么树,还有一株也不认识是什么树。

早春三月里,这树不经意中就披上了一身繁花,素素地立在那里,惹得爱花的人禁不住去打听她们的名字。

tree1 tree2

等把这些照片发到网上,朋友们众说纷纭,莫衷一是,有说是梨花的,有说是樱桃花的,有说是李花的,还有说是海棠的。我本人对花木的了解有限,更是傻傻分不清这几位蔷薇仙子。

梁朝的宗懔在《荆楚岁时记》中把春天从小寒到谷雨以每五天为一候分为二十四候,每候对应一种花的花期,名为二十四花信风。这二十四种花里有七种同出于蔷薇科,如小寒时的梅花,立春时的樱花,雨水时的杏花和李花,惊蛰时的桃花,春分时的海棠和梨花。

这蔷薇科的早春七子各有花期,各有风姿;宗懔只说了她们的花期,却没教人如何分辨。

如何分清这早春七子,网上已有不少技术性的文章,虽然或多或少有些谬误,但经过摘录整理下来,基本上可以用下表来总结。

花梗/花柄 开花时叶子或叶芽 花瓣颜色 特点
梅花 白,红 有浓香
早樱 白,红 花瓣尖端有豁口
杏花 由红到白 花萼反折,鲜红色
李花 花朵花蕊小,花瓣薄
桃花 红白 花瓣比较尖
海棠 红粉白 花色渐变
梨花 花蕊色深,带红色

梅花

梅1 梅2

梅须逊雪三分白,雪却输梅一段香。

这句诗说出了梅花的两个特点:花期早,有香气。梅花是早春七子中最先进入花期的,还是天寒地冻的时候,梅花的花苞就悄然出头了,所以开花时枝干上没有叶子或叶芽。梅花的萼片很硬,花瓣较厚,花朵直接开在树枝上。梅花有梅子的香气,这是她区别于其他姐妹的特点。

早樱

樱1 樱2

芒鞋破钵无人识,踏过樱花第几桥。

早樱花期也较早,和晚樱不同的是早樱的花一般为单瓣。早樱的花梗比较长、软,有花托。早樱簇在一起,层层叠叠起来远看像一片雪似的。除了白色,早樱也有红色品种。樱花区别于其它品种的特点是其花瓣顶端有个小小的豁口,像被剪刀无意中裁开了一样。

杏花

杏1 杏2

杏子梢头香蕾破,淡红褪白胭脂涴。

杏花开花时也没有叶子和叶苞。杏花没有花梗,也是直接开在树枝上的,花萼鲜红色,树枝暗红色。杏花初开时为红色,在花期后期慢慢褪成白色。杏花和梅花比较像,不过除了花期不同以外,杏花的特点是花萼反折,反折的意思是杏花盛开以后萼片向后折向花瓣的相反方向。

李花

李1 李2

小小琼英舒嫩白,未晓深紫与轻红。

李花花色全白,有花梗,开花时已是气温已经较高的时节了,所以叶子或叶苞都长了出来。李花和梨花不仅发音相似,花型也比较相像,她的特点是小,花瓣、花蕊甚至叶子都较小,一副小家碧玉、冰清玉洁的样子。

桃花

桃1 桃2

双飞燕子几时回?夹岸桃花蘸水开。

桃花无花梗,直接开在树枝上,开花时也已有叶子。桃花的花瓣颜色为粉红或粉白。与梅花相比,桃花的花瓣比较薄,而且基本上没有香气。在早春七子中,桃花的特点是花瓣相对比较尖。

海棠

海棠1 海棠2

海棠不惜胭脂色,独立蒙蒙细雨中。

海棠的花瓣比较圆、饱满,有花梗,花期有叶子。海棠和其他几位在亲属关系上相对远一些,所以也容易分辨开一些。海棠的特点是花瓣上有红、粉、白三种颜色,从花蕊到花瓣、顶端颜色有渐变。

梨花

梨1 梨2

砌下梨花一堆雪,明年谁此凭栏杆?

梨花的花瓣也比较饱满,花瓣白色,有花梗,花期有叶子。和李花相比,梨花花形较大,而且梨花的花蕊颜色较深,带红色,这是她的主要特点。

有朋友说,现在很多观赏性花木都经过了多次嫁接,比如梅和杏杂交出来的杏梅,又如樱桃李,再如樱李梅,这些品种花期和花形特征早已不是那么明显了,拿上面那些条条框框去鉴定,看错的几率可不小哦。

我深为认同这位朋友的说法,是桃是李是杏是樱大可浅尝辄止,有花赏时直须赏花,莫负了这和煦的春光才好!